
【导语】总结来看,当前钢市的惨淡主要来自于全球资金流动性的持续减弱,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并不能改变钢市的进程,当前价格的波动主要来源于预期与现实的博弈。
自3月下半月起钢价连续下行,近两日有所好转,但回过头来重新梳理,不免再次看到了当前钢市的惨淡。在风和日丽3-5月,为何钢市会如此的惨淡?我想这值得我们从业者再次来回顾分析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站上6000关口的同时也就预示着当前市场的惨淡
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并未直接的影响钢材市场本身,反而国内外流动性的快速释放推升了钢材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,并且带动钢价最终在2021年5月站到了6000关口的上方。流动性的释放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,推动经济虚假繁荣之后,市场很快进入回调阶段。
以螺纹钢期货价格为例,在2020年春节之后价格经过短暂下跌之后持续上涨,冲高到6200之后开启了震荡下跌的行情,期间的市场经历了种种,但大逻辑仍然没有脱离流动性大幅释放带来的问题,至今国外的通胀压力、经济衰退风险仍是流动性释放之后的问题,也在影响着当前钢材在内大宗商品的价格。
政策只能促进市场的进程不能一蹴而就
钢价自3月下半月开始的这一波持续下跌背景之一是自2022年11月至今年3月的这一波持续上涨,上涨的起因在于连续政策的转变,包括房地产政策的转变,防疫政策的转变。政策转变带来了需求的阶段释放,但不能改变整体经济形势,国内下游制造业的去库存进程尚需时间,国际市场的通胀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,这些背景的存在使得需求很难快速的好转,不过这些政策的转变确实起到了托底的以及加速市场进程的作用。
价格的阶段性波动来源于预期与现实的博弈
预期的落地是一波行情的延续,预期的证伪则是一波价格行情的结束,自3月下半月开始的这一波价格的下跌也不例外。钢价的这一波持续下跌的另一个背景在于需求预期的证伪。在政策转变带来的阶段需求好转之后,市场对于后续的“金三银四”需求好转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的,这种乐观体现在了2023年春节之后价格的一波持续上涨,很多从业者当时的观点是价格涨到4月中旬以后才会转向。而最终需求进入3月即证伪,市场随即开启了这一波的持续下跌。
需求真的这么差吗
我相信这是很多从业者在价格连续下跌之后心中的一个疑问?从先行指标PMI的情况来看,市场的刚性需求是存在的,但是后续需求仍存在继续下降的可能。仅就当前阶段来看,市场对于需求的悲观预期已经主导了近段时间价格的波动,预期与现实的碰撞必将在5月继续上演,这一次或许真实需求是好于预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