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废为宝 建筑废料“煮”成混凝土再上岗

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  2023-04-14 12:16:34

点击蓝字


(资料图)

关注我们

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

编者按

■阎友华谢葆兰李航 《中国建材报》

2月21日,在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建商砼”)青山厂中,约400吨的再生骨料正等待着被送入搅拌机中制成混凝土。这些看似与正常砂石没有区别的碎石块,其实是由建筑、工业废料经过破碎、整形、层层质检后,成了制备混凝土的原料之一。

建筑垃圾究竟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呢?中建商砼技术部副经理宋正林介绍了这项“废物利用”技术的详情,“混凝土是由水泥胶材、砂石骨料、外加剂和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而成的,其中砂石作为一项重要原材料,通常是高价购买。”几年前公司技术人员发现,厂站的废弃试块、建筑工地的废弃支撑梁等,一般都会运到郊外堆放或是填埋,不仅耗费大量人力、物力,还会造成环境污染。

能否将这些建筑废料垃圾加以循环利用,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,还能有效减少碳排放,改善处理建筑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。破解“变废为宝”应用难题,关键要保证这些替代材料能达到制备混凝土的原料性能标准。而建筑废料的来源、特性及适用范围的不同,往往需要经过不同的工艺进行加工。

根据建筑的应用部位、混凝土强度不同,运用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也不相同。从2016年开始,中建商砼研发团队经过上百轮的试配验证,制作了约200组混凝土试块,测算这些由建筑废料制成的“再生骨料”对混凝土强度、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,以此检验混凝土的质量安全性。

通过不断的摸索与验证,中建商砼自主研发形成了配比数据基础库,并将“再生骨料”混凝土纳入日常质量管理体系,也为旗下的各个预拌厂提供了一份应用“再生骨料”的参考答案。这些建筑废料搜集后,经过骨料生产线的破碎、整形处理,再回收运用到新的混凝土制备过程中。

“制备混凝土和煮粥类似,混凝土在浇筑的前一刻,都需要不停搅拌,以此防止砂石下沉,水浆上浮。”中建商砼青山厂实验室主任陈茂说,所有运来的再生骨料在使用前,要进行长达一周的吸水率、含粉量检测,技术人员根据试验数据,在配合比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调整。

“按照中建商砼自主研发的配合比数据库来操作,现在制备的普通非结构部位混凝土如果需要1吨的碎石,其中的250~300kg可以由‘再生骨料’替代,混凝土质量品质不发生改变。”宋正林说。

END往 期 回 顾 新刊 视界 盛会 关注我们点击图片,识别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/ 土木科技期刊 / 土木视界

声明:除非注明原创或出处,本号文章来源于网络,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进行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并对原作者进行感谢。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!

文章及图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和商用

精彩推送